close

(一)(新)行為學派(行為論) (第一勢力)

1. 創始者:1913美國華森

2. 代表人物&研究:以實驗室研究為主要方法,分析動物的學習行為,從動物掄論人類。

(1)巴夫洛夫的「條件反射」實驗中,讓一隻狗聽到一聲鈴聲後,就給牠食物,狗在聽到鈴聲後,本能地會聯想起食物,並流下興奮的口水。(古典制約學習)

    (ps.在美國電視劇《迷失》(LOST)中,就有這樣一個實驗場地,這是針對人的動物性進行測試的一個鐵籠子,裡面有食物,電擊和按鈕。而被測試者,總能在被電擊之後,憑本能做出選擇——其結果與巴夫洛夫的那隻狗所做的選擇並無兩樣。)

(2)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即是練習律、準備律和效果律(Thorndike’s Laws of Learning)。桑代克根據「迷籠中的貓」實驗,提出聯結學習理論。貓在迷籠中學會拉環取食前,有多次嘗試行為,初次正確行為是偶然的,經過重複歷程後,貓學會立即拉環做出正確反應。其理論又稱為聯結主義,不採取刺激代替的原理去建立刺激反應的聯結,而是在動物多項反應中,選定欲增強者,在個體每次反應後給予獎賞,從而加強其以後重複出現的機會。更進一步,桑代克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法則有三:練習律、準備律和效果律。練習律是刺激與反應的連結,隨練習的次數而定。準備律是刺激反應的聯結,隨個體身心準備狀態差異而異。個體在需求狀態下反應時,將因反應而獲得滿足,有過滿足的經驗,其後在相同情況下會出現相同反應。效果律是刺激反應的聯結,視反應後是否能獲得滿足的效果而定。對預先設定的刺激表現反應,反應後獲得獎賞,則使刺激反應聯結增強。 (嘗試錯誤學習)

(3)斯肯納操作制約(operant conditioning)又稱工具性制約(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,最著名的實驗依據為大白鼠壓桿實驗。其實驗原理為將 老鼠關進箱內,箱內設置一個桿子,老鼠肚子餓在內探索掙扎,誤觸了桿子食物掉出來,接下來老鼠肚子餓時就會四處探索,在之中又誤觸了桿子,經過多次的探 尋,老鼠漸漸知道當牠觸碰桿子,就會有食物掉落,只要牠肚子餓就會去壓桿,老鼠因為食物的增強,進而不需要到處探索,就知道去壓桿取得食物,老鼠在實驗中學會了壓桿這動作。由於老鼠按槓桿的反應中,按壓槓桿變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工具,故稱之為〝工具制約〞。

       衍生出來的學習原理─增強作用〈reinforcement〉

     操作性行為(即學習)不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發,而是由有機體自己表現出來的行為,經由改變其行為結果來改變行為,行為發生時,使用增強物後行為得以獲得增強,進而強化行為之繼續出現,進而建立行為。所謂增強作用,就是使個體行為重複出現的機率因而增加的一種措施或是一項安排。(在幼稚園中,則是常常運用貼紙、糖果、餅乾來增強孩子的行為。)

      增強技術之運用

    增強技術之運用又可以因為其施予的方式而有所不同,可以是因為施予時間而有所差異;也可以是因為強化物施予的方式而有所不同;以及部分增強依據反應時間和反應次數而有所不同,其說明如下所示:

(一)在增強技術中,會依據強化物施予的時間來區分,可分為立即增強及延宕增強,其說明如下所示:

1、立即增強:個體表現正確反應後,立即給予獎賞。例如:答對問題,馬上擁有貼紙一張

2、延宕增強:個體表現正確反應後,經過一段時間在給予獎賞。例如:答對問題,老師到下課後,才給予貼紙獎勵。

(二)依照強化物施予的方式來區分,可分為連續強化及部分增強,其說明如下所示:

1、連續強化:個體表現正確反應後,均給予增強物。例如:答問答題時,全部答對,可以獲得10分。

2、部分強化:個體表現正確反應後,只選擇一部分反應給予增強物。(例如:答問答題時,前半部答對,給予5分,後半部答錯,不予計分。)

(三)依照部分增強的方式,係根據反應時間和反應次數而定,又可分再細分,其說明如下所示:

1、固定時距式增強:固定時間下,對行為進行增強。例如:段考。

2、變動時距式增強:不固定的時間下,對行為進行增強。例如:抽考。

3、固定比率式增強:固定比率下,對行為進行增強。例如:按件計酬宅急便。

4、變動比率式增強:不固定比率下,對行為進行增強。例如:賭博、樂透。

 

3. 主要論點:

總言而之, 個體一切行為的產生與改變,均繫於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關係。

細而言之,(a) 只能研究外顯行為。(b)集多個個體反應可知整體行為。(c)個體行為不是由遺傳、而是受環境影響被動學習。(d)經由動物實驗推論一般人的行為。

4. 主要貢獻:

(a)確定「外顯行為」為研究題材。(b)嚴密的實驗方法,使得心理學有資格被視為「科學」之一。(c)影響現代的學習心理學。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被人本論(人文主義)第三勢力嘲諷為「幼稚心理學」,認為用動物或小孩的行為來推論一般人的行為是不恰當的。

ps.:剛好每個代表都有動物實驗,依序為,放上圖片比較好記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GR 的頭像
    SOGR

    《失落的致富經典》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

    SO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