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皮亞傑,20世紀、瑞士

初生到後兒童期約12年,(2, 7, 11 分成四階段),採用觀察法

認為人類的智力發展是基模、順應和平衡三個因素交互作用的歷程。(順應又分為同化和調適)

*四個時期

階段 期限 意義 特徵
感覺運動期 0~2 透過自己的感覺與動作,認識周圍的世界

(1)從被動到積極有意義的反應。

(2)物體恒存概念

(3)延宕模仿

(4)A-not-B效應

前運思期 2~7 開始始用語文或符號進行思考

(1)自我中心主義

(2)單向思考

(3)以直覺了解事物

具體運思期 7~11 能按具體事例從事推理思考


(1)具保留概念

(2)理解可逆性的意義

(3)具對事物分類能力

(4)有序列的概念

形式運思期 11~ 能運用抽象的邏輯推理思考、解決問題

(1)能用抽象符號從事思考

(2)能作假設--演繹思維

(3)能利用原理原則解決問題。

皮亞傑的貢獻:

(1)採用新方法(三山問題),從觀察兒童生活活動中了解兒童。

(2)建立系統理論,以4個時期來說明。

認知發展論的缺點:

(1)測試情境鬆散、結構、控制不夠嚴謹,論斷流於主觀。

(2)低估了各階段兒童的能力。

(3)研究層面缺乏代表性,未能涵蓋人類認知發展的重要層面(只到12歲)

(4)取樣人數過少,(3位兒重),缺乏代表性

(5)從理論預測個體行為有困難。

(6)某階段的思維在不同作業上的表現不一致。

(7)經訓練之後可學到不同階段的概念。

 

在教育上的意義

時機:獲益最佳的時機是一個階段轉換到另一階段時,才能事半功倍。

情境和老師的角色:最理想的教育情境是能夠引起個體的失衡狀態,促使個體因失衡而再學習;老師協助建一個自發學習的環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